高血壓疾病名列台灣109年十大死因第7名,109年死於高血壓的患者比108年多了7.2%,許多高血壓患者早期並不知道自己罹病,任由高血壓對健康造成多種危害,嚴重的高血壓患者還有可能出現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等容易猝死的併發症。
Q:被診斷高血壓,這是甚麼,沒有症狀可以不治療嗎?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持續升高,正常血壓為收縮壓小於120 mmHg,舒張壓小於80 mmHg。只要收縮壓超過140 mmHg 及/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就是高血壓患者。
多數高血壓患者罹病初期並無症狀,如果持續多年不加以控制,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腦中風、主動脈剝離等疾病。
Q:高血壓為何找上我,是先天還是後天造成?
高血壓可分為原因不明的「原發性高血壓」與較能找到潛在病因的「續發性高血壓」,高達80-95%的高血壓病例為原發性高血壓。
Q: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壓?
具備高齡 (55歲以上) 、肥胖、家族史、飲酒習慣、吸菸習慣、運動量低、生活高壓、相關病史,與飲食習慣重鹹的人,較容易罹患高血壓。
Q:高血壓藥要吃一輩子嗎?常見高血壓藥物有哪些副作用與禁忌呢?
不一定。除了透過藥物控制之外,高血壓也可以透過改變生活型態控制,如果是「高血壓前期」的患者,可以不用吃藥,透過改變生活型態,包含調整飲食、運動習慣等手段,阻止患者進入第一至三期高血壓。
高血壓藥物可分為5大類:
利尿劑thiazide類(常見副作用:抽筋、虛弱、噁心)
保鉀型(常見副作用:心悸、肌肉痛、肌肉無力、心律不整)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BB)(常見副作用:哮喘、代謝不良反應)
鈣離子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 CCB類) (常見副作用:頭痛、潮紅、牙齦增生、四肢腫脹、噁心)
ACEI類藥物(angiotensin –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常見副作用:嘴唇腫、舌頭腫、喉嚨腫、咳嗽,罹患妊娠高血壓的孕婦應避免服用)
ARB類藥物(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s)( 常見副作用:頭痛、噁心、腹痛、口乾、胎兒傷亡)
Q:為什麼每次在醫院或診所量的血壓都會比較高?
在醫院診間量測的數值為「診間血壓」,一般都是使用診間血壓作為診斷依據。在家中自行量測的為「家中血壓」 (home BP monitoring , HBPM) ,而長時間配戴血壓計的量測方式則為「動態血壓」 (ambulatory BP monitoring , ABPM) 。
下表為診間血壓、家中血壓、動態血壓的量測標準:
Q:如何正確量血壓?
- 量測前安靜休息5至10分鐘
- 量測前1小時避免服用藥物、抽菸、飲食
- 避開患側測量,受測的手放在桌上
- 測量時放輕鬆,勿移動、憋氣、進食
- 選擇合格且定期校正的血壓計
Q:高血壓的預防與保健之道有哪些?
日常生活需注意保養,
- 鹽份:每日2-4公克
- 酒精:男性每日小於30公克;女性每日小於20公克
- 減重:22.5≤BMI≤25
- 完全戒煙
- 飲食:實施DASH飲食
- 運動:每週至少進行3-4天有氧運動,每次至少40分鐘
ĒSEN小叮嚀
高血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可能造成許多嚴重的併發症,一旦被診斷出高血壓問題,千萬不可以因為還沒有症狀,就輕忽飲食、未定期就醫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