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婦女在月經來臨前一到兩天會經歷一些輕度的情緒或生理症狀,這就是所謂的經前症候群,有研究報告指出,高達 80%的婦女在生命中都曾被不同程度的經前症候群所困擾。

經前症候群的產生主要是因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與黃體素在排卵期產生波動,原先具有平衡情緒功能的雌性激素漸漸下降,而黃體素逐漸上升,同時造成腎上腺素分泌,致使情緒控制能力降低,當兩者出現交叉時,經前症候群便會開始顯現,因此我們也可以說經前症候群的產生即是身體無法調適這些激素的波動所產生的生理反應。

經前症候群的症狀相當廣泛,焦慮緊張、沮喪易怒、嗜睡、厭食、暈眩、  乳房脹痛、腰痠 、關節與肌肉痠痛、水腫、心悸等等皆有可能。若情況較為嚴重,則可能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生產力,並時常處於憂鬱及憤怒的狀態,長期下來則可能增高自殺因子。

一般來說經前症候群好發於25-35 歲間的女性,但並不是每次月經週期均會出現。若有飲食不均衡、抽煙喝酒的習慣或長期缺乏運動者,特別容易受其所苦。此外,若本身即有憂鬱症,或是曾懷孕、流產以及親屬有類似症狀者,也同樣是高風險族群。

目前針對經前症候群,第一線用藥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可以連續性使用,也可能只在黃體期或症狀發生時期使用,應依據患者月經週期的規律性、症狀明確的週期性,或者是否併有其他慢性精神疾病做調整,但無論如何都應從低劑量開始,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常見的副作用包含噁心、頭痛、失眠及性慾下降。若上述藥物療效不彰,才考慮第二線治療使用口服避孕藥或是「促性腺釋放激素促進劑」。

藥物治療通常能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然而對於極少數難治型的經前不悅症, 全子宮卵巢切除手術是永久且根治的治療方式。但因手術的不可逆性,只有當確定患者沒有生育需求,也無其他更有效的治療方式時,才會考慮兩側卵巢或與全子宮切除手術。

如何改善經前症候群?規律運動、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

而日常改善經前症候群的方式,則可從運動、補充維生素、補充鈣與鎂三者下手。運動方面最好採用中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慢跑、爬山、騎腳踏車等,能放鬆身體與改善情緒。

維生素方面,已有研究證實若每日攝取50~100mg的維生素B6,確實能有效減緩症狀,然而過量的維生素B6可能造成周邊神經病變,使用時不可不慎。

鈣與鎂可以穩定精神狀態。大部分的女性每日應攝取 500 至 700 毫克的鈣與500至1000毫克的鎂,但應分次服用。

鈣離子可以維持體內礦物質平衡,減輕症狀,而由於雌激素與黃體激素這兩種荷爾蒙濃度過高時,會大量消耗鎂離子,因而造成腦血管痙攣與血流量降低,致使產生經前症候群與偏頭痛,甚至有引發中風的風險,所以需要額外攝取,以維持體內的鎂離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