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欸學校附近新開了一間麻辣鍋,要不要揪個?」
「不要!我上次吃完吃到飽直接得腸胃炎,吃了一整個禮拜的白吐司QQ」
相信許多人都曾經有類似的困擾,畢竟現代人飲食習慣改變、生活步調加快,加工食品與不定時的用餐作息,正在侵蝕我們的消化系統,使我們的腸胃道變得更脆弱,病菌更容易入侵,腸胃炎即是其中的一種病徵。常見的腸胃炎可分為細菌性腸胃炎與病毒性腸胃炎兩種,根據致病原的種類,也具備多樣的症狀。
細菌型腸胃炎、病毒型腸胃炎:發病時間、症狀特徵也不同
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由沙門氏菌、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等細菌所引起。通常這些細菌藉由入侵腸胃道黏膜或是分泌毒素的方式,造成腸胃道黏膜的潰瘍或是腹瀉。一般遭感染後,最短約一小時,最長則是一週內會出現反覆發燒、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有時還會伴隨著血便與黏液便。
病毒性腸胃炎則是由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或星狀病毒等致病原所引起,通常藉影響腸道對醣類、水分與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攝取導致腸胃炎的症狀。一般來說在遭感染後的12小時至5日即會出現發燒、嘔吐、噁心、腹痛、腹瀉等症狀。不同病毒還會伴隨其他不同的表現,例如腺病毒還可能會出現眼睛的紅腫與分泌物、輪狀病毒比較常影響五歲以下的小朋友,也會拉得比較嚴重、諾羅病毒則是通常嘔吐比腹瀉來的更嚴重等等。
得了腸胃炎該如何舒緩?腸胃炎時飲食怎麼吃才好?
當產生腸胃炎症狀時,最好先禁食2至4小時使腸道充分休息,並配合服藥,待緩解後再逐步恢復食物的複雜度,這也是為何許多人腸胃炎時都只能飲用開水或是食用白饅頭、白吐司、白稀飯等的原因。
當排出成形糞便後,則代表腸道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就可以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少量多餐囉!另外,大量嘔吐與腹瀉會造成水分流失,因此大家也要補充水分與電解質,但市面上的運動飲料因含糖量高,反而會加劇腹瀉症狀,若要飲用建議可以與開水一比一稀釋,抑或是到藥局買電解水來喝。
然而若脫水症狀無法緩解或是高燒持續3天以上、嚴重腹痛、持續嘔吐、吐血或血便、尿液減少、數小時內無法進食及喝水的狀況以及頭暈、意識不清等狀況,絕對要儘速就醫,以免延誤了治療時機。
再者,我們也不建議大家在遇到腹瀉狀況時就貿然使用止瀉劑,貿然使用止瀉藥可能會使病原體滯留消化道內,不利於腸道排出病菌,而延後病程。這邊特別提醒罹患腸胃炎的朋友,症狀緩解後體內的致病原仍有傳染力,因此症狀解除後至少應48小時才能重新恢復日常上班上課以及與他人共餐,避免傳染給他人。
如何預防腸胃炎?腸胃道的保養很重要!
那我們平常該如何保養我們的腸胃道以防病菌入侵呢?首要是選擇清淡、低糖、低油與低渣,並避開辛辣刺激的食物,減少對腸胃道的刺激,同時,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也能避免一次帶給腸胃大量的負擔。
而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手能減少致病原殘留的機會,在進行生鮮烹調後應當將器具清洗乾淨,也要確保肉類、海鮮、蛋類等食品確實煮熟,尤其要是炎熱的天氣會增進某些病菌的活動力,配上台灣濕熱的環境,容易在食物上滋生,增加致病的風險。若家裡有小小孩的朋友,更一定要將小孩與廚房空間隔開,避免兩者相互感染。
最後要提醒,腸胃炎的症狀十分多元,因此醫師通常會針對症狀做觀察與治療方式的調整,因此若發生相關症狀,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到藥局買止瀉藥即可解決,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防病情更加惡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