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過敏、免疫反應
引起發炎的敵人有誰?有哪些因素會造成身體發炎?
一樣先講重點!在醫學當中,發炎的原因分為三種:受到外來物質刺激、免疫系統反應過度亢奮、情緒緊繃引起
- 外來的物質:細菌、病毒、黴菌、食物、保養化妝品
外來的細菌、病毒是最常導致發炎的兇手。然而,不是只有外來的病原體會導致發炎,身體內部原本就生存著的細菌有些時候也會致病。我們的口腔中隨時存在著幾百種細菌。當這些病菌有機會入侵到體內時,身體就會開始啟動防衛機制,產生局部或全身的發炎反應。
造成身體發炎的物質也可能是化學物質,例如尿酸結晶。當免疫系統視其為敵人,攻擊這些結晶時,導致的發炎反應帶來的疼痛就是俗稱的痛風;在體外皮膚擦拭化學成分不當、或過量的保養品,也可能會引起皮膚的免疫反應,造成局部的發炎。外來的東西——不管是皮膚上的保養品還是吃進去的食物,都有可能被免疫系統認為是身體的敵人。
自然來說,免疫系統在生物演化的過程中,已經獲得辨識天然成分的能力。但是隨著近代加工產業的進步,皮膚與身體漸漸接觸到越來越多非天然的物質,讓身體的發炎反應加劇。所謂外來會引起發炎反應的物質,包含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以及化妝品、保養品等化學製品。
- 生氣的免疫系統,超敏反應
我們會以為免疫系統只在對付外來的物質時才會引起發炎,但其實免疫系統引起的發炎反應,不一定會在局部戰場消失後馬上平復。例如:身體如果有病毒感染或是創傷、傷口,受傷部位可能在一兩週內修復,局部或全身的發炎反應卻有機會持續一兩個月。可以把它當作是免疫系統過度亢奮,白話一點形容就像是「生氣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像是身體內部的國防部、軍人、或是警政署跟警察。大部分的時候軍人或是警察,判斷力都很高,但軍人和警察也有判斷失當的時候。我們可以把身體的慣性發炎,想像是這些軍隊或是警察,要在一群好人當中找到害群之馬,所以實施大規模掃蕩,反而影響到一般市民的作息;自體免疫疾病則是指軍人和警察將好市民誤會為犯罪者而取締,攻擊了原本健康的身體細胞,導致疾病。
- 神經緊繃引起免疫反應,乾淨的發炎
以正常生理反應來說,當頭腦警覺到有危機的時候,大腦會吩咐神經末梢分泌神經發炎物質。這些物質會驅動身體不同部位的免疫細胞產生發炎反應。這個概念類似於,在我們神經緊繃的時候,大腦會下達指令,讓地方派出所的員警出動,或是提醒軍人需要保持警戒狀態。而這樣的警戒狀態,將導致軍警執行業務的過當、出錯率上升。
可以簡單想像成當神經處於焦慮、緊繃的狀態時,大腦就是跟身體說我們現在下了戒嚴令,所有的派出所員警都要出去站崗,大街小巷都是警察跟警車。反應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就是蕁麻疹、拉肚子等症狀。只要環境一有變化、吃到刺激的食物、跟主管家人朋友吵個架,全身上下就會開始出現一片一片的疹子。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不是因為身體面臨了什麼外來物質的威脅,而是身體在自我警戒與反應。
以腸道的反應來說,只要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有遇到可疑的東西,身體會自動強制排出,不管是用嘔吐還是腹瀉的方式呈現;而當神經狀態緊繃的時候,所有經過腸胃道的物質在免疫系統面前都將顯得可疑,不管是不是異物或病菌,身體都會透過嘔吐、腹瀉的方式將其排除。
若從生理機轉的角度來看,大腦是我們身體的老闆。當大腦受到驚嚇、壓力的時候,身體的器官作為員工,就會做出反應。在老闆面對壓力的時候,往往就會有些員工自告奮勇,希望有所表現。如果是鼻子的話,就產生會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等症狀;腸胃道毛遂自薦的話,就會導致拉肚子、感到噁心、想吐;皮膚力求表現的話就會產生蕁麻疹;心臟則是會出現胸口悶、心悸、有石頭壓在胸口⋯等感覺。這些表現都不能稱為該部位的疾病,做任何進階檢測也不會檢查出任何異狀。雖然有時候醫師可以利用高級的儀器,找到一些可能導致這些症狀的始作俑者,但大部分的時候,這些愛拍馬屁的員工,都不會被揪出來,最後這些症狀就會被醫師歸類於情緒引起的,也就是大腦這個大老闆在發威,而身體各部位的小嘍囉在配合演出。如果要治療這種發炎狀態,必須要從認知情緒著手。否則就算到醫院逛一大圈做了一堆檢測,也不會真的找到問題,反而會庸人自擾,造成更多其他的煩惱。
現代醫學的限制
其實醫院與現代醫療,也是到近一百年左右的才有完整的架構。在一百多年以前,如果到醫院求診,院方就只是給你一張床躺一躺。人類在沒有現代醫療的處境下也存活了一百多萬年。儘管現代醫療手段像是抗生素、手術、麻醉,的確可以在遭遇意外的時候延長生命,一百年以前一個外傷、骨折、感染,可能就會引起各種併發症,最終導致死亡;然而大部分的時候,人體其實都有面對內憂外患的能力,但是現代醫療的發展,反而會讓人體對突發狀況的適應能力下降。以失眠當作範例:短暫使用藥物助眠,的確會比較好入睡。但是長期的使用,反而會讓我們少掉建立良好睡眠習慣的動機;以小朋友感冒發燒為例,長期在不必要的情況下使用退燒藥,反而會讓小朋友的免疫系統連練兵的機會都沒有,未來感冒的病程可能就會比較長。如果看到這邊,覺得很困惑是很正常的,這也是為什麼建立健康識能與養成健康習慣,需要有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引和配合,指導如何高效率的利用身邊的醫療健康資源。
應該如何更有效使用醫療資源?
現代醫學的出發點,應在於處理重大健康危機,而大部分自癒性的疾病,則需減少非必要的醫療處置。在短期急性症狀,例如:皮膚搔癢、頭痛、腸胃道不適的時候,還是可以透過醫師的評估,適時使用藥物舒緩症狀,但不要有多多益善的心態要求醫師開立退燒藥、抗生素⋯等非必要處方。想要擁抱健康,最重要的還是檢視自己的生活狀態,建立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自己覺得對健康有疑慮,可以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透過專業醫療團隊幫忙進行仔細的生活評估,擬定生活型態調整、營養品補充、以及藥物控制的組合式健康處方,你一定可以擺脫惱人的小毛病、變得更健康!
結語
ĒSEN一站式結合進階檢測、精準營養品和明確的生活指引,抑制您不斷復發的焦慮失眠、皮膚過敏問題。我們細心的醫療團隊,用白話文解釋您的問題,一步步帶您的健康全面進化。
在接下來的文章當中,將會細細說明,你常見的問題應該如何注意,在生活當中有什麼樣調適的方式,可以長期解決這些症狀。讓我們用非藥物的方式解決你的問題。我希望可以讓你或是你的家人朋友,不再四處求醫,做不必要的檢測與吃多的藥。如果你的問題已經讓你困擾很久,也可以到診所與我們諮詢,找到最適合你的治療方案。
ĒSEN Clinic 伊生診所諮詢:LINE@ https://bit.ly/3b8vjHC
ĒSEN 的官方網站:esenmedical.com
ĒSEN 的生活醫學 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e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