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常聽到政府在提倡分級醫療政策,醫療的分級其實跟打電玩時的分級打怪有點類似,先就近至基層醫療院所看診,若疾病經醫師判斷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時,再依序轉診到更高階層的區域醫院或醫學中心,是否進行分級醫療及轉診也跟民眾所需負擔的掛號費息息相關。今天ĒSEN來帶各位朋友們了解分級醫療的實施原則和重要性。
醫療分四級 掛號費差很多!
分級醫療是政府一直都致力於推行的項目,目的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節省健保開支;分級醫療共分為一般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4個層級,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在2017年的公告,民眾如果沒有依照分級醫療制度進行轉診,直接到較高層級的醫療院所就診的話,會需要負擔較高的掛號費用,相關不同醫療層級的掛號費如下:
分級醫療幫你省荷包?盤點分級好處
分級醫療希望能將輕症患者分流到診所或地區醫院,把精密檢查、住院等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中、重症患者。
當民眾在一般診所無法獲得診斷或是接受合適治療時,可以透過轉診制度轉介到更高層級的醫療院所,讓專科醫師進行更詳細的檢查。不僅能解決民眾在大醫院暈頭轉向、不知道要看哪科的問題,還能讓患者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就診、治癒輕症,並且省下荷包。
分級醫療與雙向轉診 健保醫療願景
隨著台灣健保制度實行20多年,分級醫療與雙向轉診一直是政府努力推行的醫療願景。實施分級醫療是為了改變民眾的就醫習慣,許多人稍感不適,便會優先選擇大型醫療院所就醫,而非就近至一般診所掛號,然而有時候民眾的身體狀況其實不需要大醫院的精密檢查,高階醫療場域過多的人流會造成醫療的超額負擔,將無法讓病情較緊急的民眾享有最優質的醫療照護。
ĒSEN的目標同樣也是為了要減少健保非必要的浪費,透過診前的衛教知識分享,讓民眾在家遇到輕微的問題時,可以自行觀察並判斷是否有必要就醫。
若情況稍加嚴重,民眾可就近找到屬於自己的專屬家庭醫師為自己做診斷;而家庭醫師在了解民眾的疾病與狀況後,將判斷是否有轉診的需求,可開立轉診單將需要接受深入檢查或專科醫師診療的病患轉介至相關醫療院所。
ĒSEN希望將輕症病患的流向從高階醫療院所中導出,讓急重症病患可以優先獲得妥善的醫療照顧,讓醫療及健保資源可以更有效率的被運用,而非濫用;民眾可以到ĒSEN找到以你為中心的家庭醫師,幫各位評估身體健康狀況,並做好完善的就醫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