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與成因

月經前後的下腹部疼痛,通常為絞痛。可分為以下兩類:

原發性月經疼痛

成因:主要為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增加。

續發性月經疼痛

成因:子宮內膜異位、骨盆發炎疾病、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避孕器、卵巢囊腫等等。

症狀

原發性月經疼痛

  • 通常出現於初經後1-2年內,已建立排卵週期後
  • 疼痛主要於月經前或月經後1-2小時發生,持續時間不超過72小時
  • 可能同時有嘔吐、疲倦、下背痛、頭痛、大腿前側或內側痛、腹瀉等症狀

續發性月經疼痛

  • 子宮內膜異位:月經前幾天開始有深層疼痛感,整個月經週期都會痛,可能會有經血過多、性交疼痛等症狀。
  • 骨盆發炎疾病:常見症狀有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加、發燒、解尿疼痛、性交疼痛等等,通常發生於月經期間或月經剛結束時。
  • 子宮平滑肌瘤:大部分無症狀。
  • 子宮腺肌症:約3至4成病患無症狀,通常患者在月經期間有絞痛症狀,部分會合併經血過多、嚴重疼痛等症狀。

徵候

原發性月經疼痛

身體檢查通常為正常。

續發性月經疼痛

  • 子宮內膜異位:子宮直腸窩後側有結節,觸診時有壓痛。
  • 骨盆發炎疾病:子宮與子宮頸觸痛,子宮旁附屬器官有腫塊或壓痛,與出現發燒、分泌物增加等症狀。
  • 子宮平滑肌瘤:子宮呈不規則變大或結節。
  • 子宮腺肌症:子宮對稱性變大。
  • 卵巢囊腫:平滑且可移動的子宮旁附屬器官腫塊。

檢測及篩檢方法

  • 詢問病史
  • 骨盆檢查
  • 直腸陰道檢查

針對續發性月經疼痛,還會做以下檢查判定:

  • 超音波
  • 腹腔鏡檢查
  • 子宮輸卵管攝影
  • 披衣菌、淋病雙球菌培養

治療方案

  •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劑:例如NSAIDs。
  • 口服避孕藥:抑制前列腺素釋出與排卵,減少經血量,通常會當NSAIDs替代藥品,或與之合併使用。
  • 含黃體素子宮內避孕器。
  • 鈣離子阻斷劑:降低子宮肌層活性,減少子宮收縮,進而減低月經疼痛。
  • 物理治療:針灸、局部熱敷、經皮神經電刺激。
  • 適度運動。
  • 服用維生素B、維生素E、魚油等營養素。
  • 外科治療:切除子宮、腹腔鏡子宮神經切除術等等,較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