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創作者:台北榮總不分科住院醫師 黃煜博
2021年4月2日,清明連假的第一天早晨,台灣鐵路史上最嚴重的意外事件-太魯閣號翻覆。這場事件造成了50人死亡,200多人受傷。民間與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資金,在第一時間不眠不休的搶救、急救,而當事人與家屬也承受了極大的身心壓力。ē SEN想和各位朋友分享,除了捐贈物資與善款之外,我們也能多多關心身旁參與其中的朋友們,無論是當事人、家屬、以及警消醫護等。因為他們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最容易好發的族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什麼?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常發生在親身經歷或目睹殘忍與創傷事件後的人們身上。常見的創傷事件為戰爭、屠殺、重大交通意外、性侵與綁架等。根據統計,大約有10%的創傷事件參與者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歷經戰爭、殺戮、性侵、兇殺的倖存者,更有高達40%的人有PTSD症狀。然而,遇見重大變故時,悲傷、失落、甚至是否認與短暫失憶並不算少見,這些是人體及腦部對於創傷事件的保護反應。但如果症狀持續超過3至6個月並且惡化,影響了日常生活功能,就必須求診身心科醫師,因為很可能罹患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 過度警醒:易怒、失眠、易受驚嚇、注意力不集中
- 逃避與麻木:恐懼、焦慮、緊張、避開創傷話題、無法記起事件、悲觀態度
- 再度體驗:惡夢、回憶、類似人事物能誘發身心痛苦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可分為生物、心理、社會三個層面。在醫療協助方面,提供藥物與非藥物的治療方式。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藥物治療
常見的藥物療法有,抗憂鬱藥物、抗焦慮藥物、情緒穩定劑及助眠藥物。其中,選擇型血清素受體阻斷劑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它能有效減少「逃避」以及「再度體驗」的症狀,是目前藥物治療的首選。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非藥物治療
另外,非藥物治療則以心理治療為主體,也是創傷後壓力症後群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常見的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支持性心理治療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認知行為治療為目前治療的主要方向,透過身心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的會談,來分析評估個案的可用資源,進而擬訂治療策略。包含情緒管理、再暴露練習、認知重建等。除了上述的療法之外,冥想、動眼減敏重整療法 (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EMDR)與藝術治療都能改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治療目標為早日回歸社會、緩解精神疾患與解除身心不適。
資料來源:
- 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
- 創傷/壓力與精神健康- 衛生福利部心理衛生專輯
-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