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季節轉換的時刻到來,許多人的身體就開始拉警報,要不是噴嚏連連,就是皮膚紅腫搔癢,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反應啦!
過敏其實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對環境中的特定物質過度敏感而產生的發炎反應,主要與遺傳、飲食與環境相關聯,且發生後會從皮膚及腸胃一路蔓延至呼吸道與眼部,形成所謂的「免疫進行曲」。一般而言,人類的免疫機制是為了排除外來入侵者並保護自身細胞而作用,然而當過敏體質者接觸到過敏原時,體內的肥大細胞與免疫蛋白便會分泌過量的組織胺,導致身體出現過敏性鼻炎、皮膚炎、結膜炎、腸胃炎或是氣喘等症狀。常見的過敏原包括吸入性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花粉等,或是食物類過敏原,如牛奶、雞蛋、海鮮、水果等,又或是接觸性過敏原,如毛髮、化妝品、手套中的乳膠等,以及特殊注入物過敏原,如爬蟲類唾液、藥物等。
要預防過敏,一定要先從病史了解症狀的發作型態,例如是否為季節性、是連續性或間歇性發作等,從而判斷過敏原何在。以台灣而言,房屋中的灰塵是最大的致病元兇,舉凡黴菌、動物毛髮、塵蟎、唾液等物品的混合物都可能引發過敏,此種過敏又以冬天為好發期,因為此時人們多因天冷而蝸居家中,而有飼育寵物者則需特別注意過敏症狀爆發期與接觸寵物時機是否相吻合。另外由於台灣地處亞熱帶,又屬於海島型氣候,因此地下室、水井、冷氣房等濕度較高的場所,或是乳酪、發酵飲料等食品都易產生黴菌,若有接觸也可能引起過敏。食物也是常見的過敏原,除了食物本身的成分,有時則是食物的添加物如味精等所引起。不過也有一種食物引起的不適與免疫系統無關,例如因食物引起的偏頭痛,或是吃草莓、巧克力等食物引發皮膚過敏,這有可能是因人體對某些食物的特殊成分無法代謝所引起的,此外許多人以為自身對海鮮過敏,其實是因海鮮不新鮮導致其中殘留過多的組織胺而引起過敏反應,並非人體所產生的組織胺造成過敏現象。若是急性過敏發作,目前常見的抑制手段包含口服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鼻噴劑等,可在當下有效減緩過敏症狀。此外,針對過敏性鼻炎或氣喘,也有人會採取「減敏治療法」,這是透過在皮下組織長期規則性的注射如塵蟎等過敏原,使體內的免疫系統敏感度逐漸降低的療法,總共約需三至五年的療程,經研究發現,若能與環境控制適當搭配,後續氣喘與鼻炎的復發率相當低。然而雖然其不如類固醇般有相當副作用,但減敏治療引起的暫時過敏反應可大可小,因此仍須在醫師的評估下施打。
而在生活中避免過敏,則以減少與過敏原的接觸為最大宗旨,如將寢具每星期以55度熱水清洗、避免前往花粉過多的區域、不鋪地毯、拒絕特定食物等,都是有效維護身體抵抗力的方式。另外,若是過敏症狀發生時,也應適當服用藥物,避免因過度的發炎反應使身體耗弱,令其餘病原體趁虛而入。過敏雖然難以自行治療與緩解,然而只要我們能做好環境控制,避免與過敏原的過多接觸,並適當的佐以藥物輔助,還是能夠維持人體足夠的免疫力,過著不受各種發言所苦的生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