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引起便秘常見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便秘及次發性便秘兩大類:

原發性便秘

可分為3大類:

  1. 正常通過型便秘: 又稱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最常見於原發性便秘中,這類型便秘的病患,結腸活動狀況及排便次數都很正常,但病患仍覺得排泄有困難或大便很硬。「功能性便秘」是指過去3個月有下方兩個或以上的症狀,且診斷前6個月以上已有症狀
  2. 4次大便中至少有1次或以上的機會需要非常用力
  3. 4次中至少有1次或以上的機會糞便很硬
  4. 4次中至少有1次或以上會有沒解乾淨的感覺
  5. 4次中至少有1次或以上,大便完感覺肛門口塞住
  6. 4次中至少有1次或以上,會需要壓迫肛門周圍或用肛診的方式協助排便
  7. 每週排便次數少於3次
  8. 緩慢通過型便秘: 在年輕女性更為常見,並在青春期就開始有排便次數少(每週1次或以下)、腹脹(bloating)或腹痛等症狀,此類型的病患在結腸腸肌神經叢(myenteric plexus)的神經元較少,進而影響腸道活動。
  9. 排出障礙型便秘: 常發生於老年人的便秘類型,因為沒能有效排空直腸(不能協調腹部、直腸和盆底肌肉)而引起的便秘狀況。病患經常有宿便排不乾淨、肛門口有堵塞感或甚至需要自己挖大便。

次發性便秘

可能因為以下幾種疾病,衍生出的便秘問題:

  1. 內分泌及代謝異常疾病
  2. 糖尿病
  3. 甲狀腺機能低下
  4.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5. 紫質症(porphyria)
  6. 高鈣血症、低血鉀及低血鎂
  7. 尿毒症
  8. 肌肉系統病變
  9. 澱粉樣變性病(amyloidosis)
  10. 強直性肌肉失養症(myotonic dystrophy)
  11. 硬皮病(scleroderma)
  12. 神經系統疾病
  13. 自主神經病變(autonomic neuropathy)
  14. 腦血管疾病
  15. 巨腸症(hirschsprung ‘ s disease)
  16. 帕金森氏症
  17.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18. 脊髓損傷(spinal cord)或腫瘤
  19. 飲食生活習慣
  20. 不當的飲食纖維及水份攝取、不活動
  21. 忽略排便反射
  22. 精神疾病
  23. 失智症
  24. 焦慮症
  25. 憂鬱症
  26. 厭食症(飲食障礙)
  27. 身體化疾病(somatization)
  28. 結構異常
  29. 肛裂、肛門狹窄、廔管、膿癢、痔瘡
  30. 結腸狹窄
  31. 阻塞性結腸腫瘤
  32. 直腸脫垂(rectal prolapse)
  33. 直腸膨出(rectocele)
  34. 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35. 其他
  36. 腸激躁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37. 懷孕、經前症候群
  38. 藥物因素某些胃藥會導致便秘,另外有其他藥物像是Antacids(含鋁或鈣)、Anticholinergics、Antidepressants、Antihistamine、Anticonvulsants、Calcium channel blockers、Diuretics、Clonidine、Levodopa、Narcotics、NSAIDs、Opioids、Psychotropics、Sympathomimetics、Iron, calcium, supplements有許多長輩喜歡重複用藥,也會導致便秘的發生

成因

結腸的主要功能為吸收水分、電解質及礦物質,最終目的是要將不能消化的殘渣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因此結腸的活動狀態與便秘的生理幾轉息息相關。

結腸的運動大致分為兩類:

  1. 第1類:對結腸內的食物進行攪拌及緩慢搓揉,以促進水分吸收和腸道內食物的充分混合,例如:結腸袋攪拌運動 (haustral churning) 、分節運動 (nonpropulsive segmental contraction) 及逆蠕動 (retrograde contraction) 。
  2. 第2類:此類型運動會將結腸內食物朝向肛門口推進,例如:集團運動 (mass active movement) ,運動始於橫結腸處,在降結腸的運動會特別明顯;這種運動每天僅會發生3-4次,通常會因為飯後或胃充滿食物時,透過胃結腸反射作用 (gastro – colic reflex) 而產生。

結腸的運動分別由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系統所支配,副交感神經會刺激結腸運動,交感神經則會對抑制結腸;若病患同時有嚴重焦慮症、憂鬱症及恐懼症時,會容易影響自主神經系統,造成腸功能失調而引起腹脹、便秘等症狀。

任何可能影響結腸運動、神經控制和排便機制的因素,都會使病患產生便秘的症狀。

流行病學

根據調查,約有15-20%的民眾有便祕症狀,在65歲以上的年長者中,住院、長期臥床或需要長期照護的長者,盛行率更高達4成以上。

症狀、徵候、評估

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可給基層醫師完整而詳實的診斷依據,包括病人便秘的時間長短、是屬於長期或近期剛發生的便秘、便秘情況有無惡化、排便的次數、糞便的硬度(硬、軟或水瀉)、糞便量的改變與否、有無任何含黏液或血色的糞便、有無其他伴隨之症狀(如體重減輕、噁心、嘔吐、腹部絞痛、腹脹、裡急後重及尿失禁等)、藥物的使用情形、相關之社會精神問題、婦產科病史及日常生活飲食習慣等。

透過簡單的腹部理學檢查可瞭解腸子蠕動情況、有無壓痛點、有無明顯可觸摸的腫塊;加上確實的肛門指診,甚至可進一步鑑別有無結構上的病灶(例如:肛門廔管、肛裂或外痔等),及有無肛門口肌肉異常等現象。

檢測及篩檢方法

生化檢查

檢測血球、血色素、糞便潛血反應、電解質及甲狀腺功能,用來鑑別有無貧血、惡性腫瘤、高血鈣、低血鉀、腎功能異常、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等疾病。

腹部X光攝影

可用站著或躺著的腹部X光檢查,取得腸阻塞的位置、腸子有無異常擴張、腸內有無空氣水介面(air – fluid level)的形成,用來得知是否有糞便滯留、腸扭結、腸腫瘤或腸穿孔。

鋇劑X光攝影

可得知是否有巨結腸症、腫瘤、腸道狹窄和其他黏膜性疾病。

直腸鏡及大腸鏡

進一步診斷是否有腸道息肉、腸黏膜異常或惡性腫瘤,適用在50歲以上,具有貧血傾向、體重減輕的病患。

治療方案

非藥物治療

  1. 可先控制可能引起便秘的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憂鬱症⋯⋯等。
  2. 可透過排便訓練、理解正確的排便功能,並減少隨意使用軟便劑,以免有依賴性
  3. 保持排便場的舒適和隱密
  4. 進食後胃結腸會有反射作用,可以養成在早餐後15 – 30分鐘內排便的習慣
  5. 利用Valsalva maneuver效應,調整排便姿勢:將雙腳以小板凳墊高、身體向前傾。
  6.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每天20 – 25 g),可以從這些食物中獲得:糠米、全穀類麵包、新鮮水果、未加工處理的蔬菜及扁豆等
  7. 每天至少飲用1500 – 2000 cc .的水,避免脫水,可減少便秘發生
  8. 適度的運動、增加身體活動量、減少臥床時間;尤其對需要長期臥床的年長者,要盡可能將長者扶至椅子上,幫助他們增加身體活動量

藥物治療

容積性瀉劑(Bulk laxatives)

  • 藥物名稱:
  • 天然車前子Psyllium(Metamucil、Perdiem、Fiberall)
  • 半人工合成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Citrucel)
  • Polycarbophil(FiberCon、Equalactin、Konsyl)
  • 使用建議:
  • 利用藥物中未被消化的植物細胞壁吸收水分,讓糞便得以軟化,並增加糞便體積,及刺激腸黏膜上的伸張受器(stretch receptor),達到增加腸道蠕動、縮短結腸通過時間的效果,利於排便。
  • 副作用為腹脹及嵌塞,若服用這類型藥物需補充大量水分,而長期臥床的老人要小心使用。

滲透性瀉劑(Osmolar laxatives)

  • 藥物名稱:
  • 鹽性瀉劑(Saline laxatives)Magnesium hydroxide(Phillip Milk of Magnesia)Magnesium citrate(Evac – Q – Mag)Sodium phosphate(Fleet、Fleet Phospho – Soda、Visical)
  • 非吸收型雙醣類瀉劑(Poorly absorbed sugar)Lactulose(Cephulac、Chronulac、Duphalac)Sugar alcohol(Sorbital / Cystosol、Mannitol)Polyethylene glycol and electrolytes(Colyte)Polyrthylene glycol 3350(Miralax)
  • 使用建議:
  • 透過滲透壓差異,促使水分擴散進入腸腔中。
  • 腎功能異常的病人及小孩服用此類型藥物後,會有脫水、腹絞痛、大便失禁、鎂中毒的副作用。
  • 若作為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在執行大腸鏡前的清腸劑,要特別注意高血磷的副作用。
  • 藉由非吸收型雙醣類轉變成低分子量之酸性物質,造成滲透壓的改變,使水分進入結腸內引起腸道的收縮。
  • 有腹部絞痛及腹脹的副作用,尤其是和大量水果一起食用時更易產生(Polyethylene glycol較少發生此副作用)。此類藥物對於腎臟衰竭及長期不活動的病人而言,使用上較為安全。

刺激性瀉劑(Stimulant laxatives)

  • 藥物名稱:
  • Anthraquinones Cascara(Colamin、Sagrada – lax)
  • Castor oil(Purge、Neoloid、Emulsoil)
  • Diphenylmethane derivatives Bisacody 1(Dulcolax、Correctol)
  • Sodium picosulfate(Lubrilax、Sur – lax)
  • 使用建議:
  • 直接刺激腸壁神經叢,以增加腸道蠕動,達到改善便秘症狀的效果。
  • 副作用:腸壁神經叢退化、吸收不良、大便失禁、腹部絞痛、直腸灼熱及高血鉀;應避免長期使用,尤其是對年長者。

糞便軟化劑(Fecal softeners)

  • 藥物名稱:
  • Docusate sodium(Colace、RegulaxSS、Surfak)
  • Docusate calcium
  • 使用建議:藉由刺激環腺苷酸的作用,增加水分的分泌,減少表面張力;可以促使水分進入糞便中,達到軟化及潤滑糞便的效果,進而促進排便;若長期使用則有可能產生脂溶性維生素A及D的吸收障礙,並改變腸粘膜外觀。

灌腸劑(Rectal enema or suppository)

  • 藥物名稱:
  • Phosphate enema(Fleet Enema)
  • Mineral – oil – retention enema(Fleet Mineral Oil Enema)
  • Tap – water enema
  • Soapsudes enema
  • Glycerin suppository
  • Bisacody 1 suppository
  • 使用建議:適用於急性糞便嵌塞的病人,副作用有有水分滯留、高血磷、抽搐及腸粘膜受損;腎功能不佳者應避免使用。

膽鹼藥物(Cholinergic agents)

  • 藥物名稱:
  • Bethanechol(Urecholine)
  • Miscellaneous
  • Colchicine(Colsalide)
  • Misoprostol(Cytotec)
  • 使用建議:適用於三環類抗憂鬱藥物所引起的便秘問題。

促腸蠕動劑(Prokinetic agents)

  • 藥物名稱:
  • 血清素接受器第四亞型促進劑
  • (5 – HT4 – receptor agonist)
  • Cisapride(Propulsid)
  • Tegaserod(Zelnorm)
  • 使用建議:
  • 刺激腸壁神經叢內的節後神經末端,增加乙醯膽鹼的分泌,促進腸道的蠕動,利於排便。
  • 可能產生短暫性頭痛、心跳速率過快的副作用,需注意不可與紅黴素併用;此藥可用於糖尿病相關的腸道麻痺症狀。

轉介

若已經有透過飲食、生活習慣改變,或是使用瀉藥後,便秘情況仍無法改善,或甚至有病情加劇的趨勢,又或是懷疑有其他病因及惡性腫瘤的可能,必須將病人轉介給次專科的醫師,進一步做相關的評估及診斷,避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