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重點:
- 什麼是子宮腺肌症?
- 誰比較容易有子宮腺肌症?
- 子宮腺肌症的發生原因
- 子宮腺肌症的症狀
- 醫師如何診斷子宮腺肌症?
- 子宮腺肌症的治療
- 子宮腺肌症的其他衍生問題
什麼是子宮腺肌症?
大約20-65%的女性都患有子宮腺肌症,但多數女性沒有出現相關症狀,所以沒有就醫確診;然而嚴重的子宮腺肌症患者,除了劇烈的經痛、經期大量出血外,肥厚的子宮可能會壓迫到膀胱而引發血尿,或是壓迫到大腸導致便秘,其他還有可能壓迫骨盆肌肉造成漏尿,壓迫到輸尿管則會影響腎臟功能。
誰比較容易會有子宮腺肌症?
通常發生在35-50歲間的女性:
- 至少懷孕過一次
-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
子宮腺肌症的發生原因
目前並沒有探討出確切引發子宮腺肌症的原因,但統計上具有生產經驗的女性較常見。
子宮腺肌症的症狀
- 經痛
- 經期大量出血
- 經期失調
- 骨盆腔疼痛
- 性交時或性交後疼痛
- 不孕
- 子宮增大
醫師如何診斷子宮腺肌症?
- 骨盆腔檢查
透過骨盆腔檢查,觸診時可以發現子宮變大、變軟或是有壓痛現象。
- 陰道超音波
陰道超音波可以顯影骨盆腔內器官的圖像,可直接觀察是否有不正常的肌肉增厚現象。
- 核磁共振影像(MRI)
MRI影像掃描會顯示增大的子宮或子宮某些區域異常增厚。
子宮腺肌症的治療
- 服用止痛藥:可緩解經痛或骨盆腔疼痛。
- 服用避孕藥:雌激素會使子宮內壁增厚,並可能加重子宮出血和痙攣,可使用避孕藥調節月經,以減緩症狀。
- 子宮切除術:子宮切除後可以解決子宮腺肌症的症狀,但將導致無法懷孕,以及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以上治療方式皆需與專業醫師深度討論,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子宮腺肌症的其他衍伸問題
子宮腺肌症會引起經期大量出血,增加患者貧血的風險,長期來看,較易感到寒冷及疲倦......等。 此外,子宮腺肌症傾向發生在有生產經驗的女性身上,可能會使患者在生育另一個孩子時變得更加困難。
參考資料:
add
參考文獻
目前尚未新增標籤